Zizek: 我们活在解构主义的时代

许多人都知道德国有个哲学家叫尼采(Nietzsche),都知道他说过一句话:“上帝死了。“ 在尼采之后,西方文明中的信仰经历了多次洗礼:两次世界大战,六十年代的席卷欧美的社会运动,若干次的经济衰退,9/11, 经过信息革命及在线社会网络时代。现在的人们信仰有多少?这里说的信仰,是泛指相信人和事、以及社会环境的正面性,不是在说宗教。在后现代、网络时代的今天,人们还相信什么?

齐泽克(Slavo Zizek)是目前欧洲挺出名的哲学家,斯洛文尼亚人。(他比较出名的是将拉康(Jacques Lacan,法国心理学家)的心理学理论与流行文化结合起来分析。)齐泽克用cynical这个词来形容当今信仰的缺失。Cynical,许多汉英辞典译为“愤世疾俗的”。其实cynical的程度没“愤世疾俗”那么重。举个例子,一位大企业家给多伦多的博物馆捐赠了许多钱扩建新馆。信仰多的人(权当这么说)会说这企业家在行善事,有公德心;信仰少的人,喜欢怀疑一切,会说,这企业家不过是为了逃避交税,或者是为了借此提高他的企业知名度。这后者的想法就很cynical(cynical是个形容词)。Cynical的人不相信好事情都是出于善良的动机,对世界抱着较负面,较悲观的色彩。总结说来,Cynical就是形容人对什么都不相信的态度。

齐泽克在美国的一次演讲上说:现在这个时代,人们什么都不相信了,是一个cynical的时代。他紧接着又继续说:但仔细想一下,人们还是有信仰的,那就是相信解构主义(Deconstruction或者deconstructionism)。解构主义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(Jacques Derrida)的说法。解构主义是无法用三言两语讲清楚的。但简单来说,就是把一个既定的文本,或者说观点,放到不同的上下文来分析,找出与其他文本的关系,主要目的是要找出该观点的内在矛盾。学术性分析或多或少都是一种解构主义。从思维的方向上,deconstruction 和cynicalism是相似的,区别在于,前者是一种学识思辩,后者更多是一种情绪态度。

解构主义可以说是基于一种怀疑一切的心理。如果你相信一件事情,你是不会去解构它的,只有在你怀疑的时候,才会去分析它。齐泽克是在说,我们的时代的大部分人,都是相信解构主义的,大概也可以这么说,都是相信怀疑主义的。也就是说,不管什么,我们都喜欢解剖它,肢解它,最终分析的结果往往是:不知道是相信还是不信,大概是处于一种中间的游离状态吧。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